2015年,新加坡植物園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獅城首個世界遺產項目,也再次確認了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的美譽。這個物種豐富、充滿英式風情的人造園林的所在地本來只是邊垂郊區,是一大片常見熱帶作物的種植園,曾經被富裕的種植園主組成的,農業園藝協會向當時的殖民政府要來建設植物園;然而到了1874年,由於興建植物園而舉債過度的協會宣布破產,政府於是收購了植物園,並開放成公共空間。當時植物園的基礎建設已完成,成功吸引來訪的英國人絡繹不絕。
早於19世紀時,世界各地的知名植物學家及園藝家早已受到植物園豐富的物種吸引,紛紛前來札根新加坡;至今園內已有多達六萬多種植物,儼然是城市的綠色心臟。現在的植物園佔地74公頃,園林造景豐富,隨著不同時代的發展,展示著過百年的歷史歲月。園內有天鵝湖、長滿植被的谷地、姜花園、展示沙漠植物及盆景的小山丘、蘭花園、棕櫚谷、不定期舉辦免費音樂會的交響樂湖、低溫溫室、生態湖、草藥園、展示樹木化石的進化園、繁花盛放的芬芳園、觀葉植物園、竹園,以及讓小孩親近大自然、有大量體驗式學習的兒童樂園;其中最受矚目的,必定是滿植新加坡國花蘭花(又稱胡姬)的蘭花園。
除了海量的植物值得觀賞外,散布在園森中的12座歷史建築更為新加坡植物園增添了人文氣息。這些建築都是建於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之間,其中一座是堪稱植物園標誌的八角形涼亭「音樂台」,一座是位於天鵝湖畔的涼亭,其餘的都是別墅,包括唯一一座英殖民時期留下的英國——馬來西亞種植園建築:黑白色的洋房伯基爾廳。伯基爾廳位於蘭花園內,是植物園裡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867至1868年,共有兩層;上層用磚砌成,下層則是木框架構,木材部份塗為黑色,牆身則是白色,參考自英國都鐸式建築模式,是典型的黑白建築,對比鮮明,氣派典雅,吸引不少情侶在這裡舉行婚禮。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和新加坡植物園有所不同,如果說新加坡植物園是歷史和自然的融合,那濱海灣花園就是科技與自然的和諧。濱海灣花園的擎天大樹是巨大的太陽能采集器,白天采集太陽能儲存起來,晚上用於花園内部的照明供電。同時,擎天大樹林還作爲旁邊玻璃溫室的排氣裝置,爲溫室内的植物提供平衡的溫度與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