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學影院

藝術科學影院是藝術科學博物館首個為特定用途打造的展映空間。它推出了一系列精心策劃的節目,涵蓋劇情片、經典電影回顧、電影節入選作品、紀錄片等多種類型。藝術科學影院擁有寬敞舒適的座椅及高品質環繞聲無線耳機,為觀眾打造真正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請在預訂門票前閱讀常見問答

即將登場

  • 《頭腦特工隊1》(2015),導演:彼特·道格特(Pete Doctor)
    《頭腦特工隊1》(2015),導演:彼特·道格特(Pete Doctor)

    5 月至 6 月
    95 分鐘 | PG

    放映時間
    5 月 1 日至 15 日
    週一至週四:上午 11:00,下午 1:00、3:00 和 5:00

    5 月 19 日至 31 日
    每日:上午 11:00,下午 1:00、3:00 和 5:00

    5 月 24 日(週六)下午 3:00 和 5:00 放映取消
    5 月 25 日(週日)下午 5:00 放映取消
    5 月 31 日(週六)下午 5:00 放映取消

    11 歲的萊莉(Riley)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遷居舊金山,她腦裡的五種情緒小人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正全力幫助她適應新生活的轉變。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本應協作,但是當樂樂和憂憂意外迷失之後,只留下怕怕、怒怒和厭厭的控制中心更加混亂,因此樂樂和憂憂必須穿越陌生領域重返控制中心,讓萊莉(Riley)的生活重回秩序。 

    該影片放映活動與「Mind and Bod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Being Human」展覽同步舉行,探索作為人類而存在、思考和感受的意義。 

    圖片: © 2015 Disney/Pixar

  • Burn From Absence(2024),導演:Emeline Courcier
    Burn From Absence(2024),導演:Emeline Courcier

    5 月至 6 月
    30 分鐘 |分級:待定

    放映時間
    週六
    5 月 10 日、17 日、24 日、31 日,晚上 7:20
    5 月 11 日、14 日、21 日,晚上 7:20
     

    四頻道電影放映 - 影片將在藝術科學影院的四個銀幕上同時播放。

    法越混血藝術家 Emeline Courcier 在其作品 Burn From Absence(2024)中,以獨特的創作視角重構母親家族在越南戰爭中的記憶圖景。她的祖母曾以決絕的姿態焚燒所有記錄那段創傷歷史的照片,用灰燼書寫沉默的抗爭。Emeline 結合 AI 技術與親人語音資料,通過紀實虛構實驗的方式重現了家族成員的面容、生活場景和人生軌跡,探索記憶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可能性,並呈現創傷記憶的時空維度。 

    Emeline Courcier 將於 5 月 24 日(週六)在影片放映后現場參與問答環節。

    該影片放映活動與「Mind and Bod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Being Human」展覽同步舉行,探索作為人類而存在、思考和感受的意義。   
     

    圖片版權歸 Phi Center 所有。

  • Ascent(2016),導演:Fiona Tan
    Ascent(2016),導演:Fiona Tan

    5 月至 6 月
    80 分鐘 | 分級:G

    放映時間
    週日
    5 月 11 日、18 日、25 日,下午 5:15
    6 月 1 日、8 日、15 日、22 日,下午 5:15

    藝術家 Fiona 透過公開徵集獲得 4500 余張富士山照片,創作出一部引人入勝的影像作品:一位西方女性追憶攀登聖山的歷程,並與已故日本籍丈夫展開跨越生死的對話。富士山始終矗立在英語與日語交織的哲思之中,既是視覺符號也是精神圖騰。這個關於哀傷與紀念的深邃寓言,最終叩問著愛的本質:如果愛不是記憶對時間、隔閡、文化與語言的永恆穿越,那麼愛又是什麼? 

    該影片放映活動與「Mind and Bod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Being Human」展覽同步舉行,探索作為人類而存在、思考和感受的意義。   
     

    圖片版權歸 Mongrel Media Inc.所有。

  • 《藍》(1993),導演: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
    《藍》(1993),導演: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

    5 月至 6 月
    79 分鐘 | NC16(含成人題材)

    放映時間
    週六
    5 月 10 日、17 日、31 日,下午 5:00
    5 月 24 日,下午 3:00
    6 月 7 日、14 日、21 日,下午 5:00

    德里克·賈曼(Derek Jarman)的這部遺作讚頌了肉體無法禁錮的、與生俱來的精神韌性。它同時探尋了一個奧秘,一種單一色彩如何能成為觸發所有人複雜情感的共同語言。

    這部作品運用單色克萊因藍作為唯一視覺元素,記錄了他與 HIV 抗爭的生命歷程,這種疾病當時正在逐漸剝奪他的視力。影片的旁白由賈曼與和他常年合作的 Tilda Swinton、Nigel Terry 及 John Quentin 共同完成。那層次豐富的配樂聽來令人沉醉,它將關於色彩的哲學沉思,與罹患病症的私人感悟,細膩地編織在了一起。

    該影片放映活動與「Mind and Bod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Being Human」展覽同步舉行,探索作為人類而存在、思考和感受的意義。   

    圖片來源:Blue 劇場畫面。版權歸 James Mackay 所有。

  • 《日月無光》(1983),導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
    《日月無光》(1983),導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

    5 月至 6 月
    104 分鐘 | M18(含性相關情節和裸露鏡頭)

    放映時間

    藝術科學週五 After Hours
    5 月 9 日、16 日、23 日、30 日,晚上 6:55
    6 月 6 日、13 日、20 日,晚上 6:55
     

    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的革命性作品《日月無光》重新定義了紀錄片形式,通過一位環球旅者的意識流獨白,將人類共有的記憶呈現為碎片化的民族、語言、文化與地域圖景,最終拼合成對永恆瞬間的宏大沉思。這部電影以詩意的洞察提醒我們,人類記憶的本質從不依賴於外在記錄。生命的真諦或許就蘊藏在那些最初的心跳與最終的靜默之間,在未被鏡頭捕捉的真實存在裡。

    該影片放映活動與「Mind and Bod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Being Human」展覽同步舉行,探索作為人類而存在、思考和感受的意義。   

您可能也喜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