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學博物館點亮新加坡夜晚藝術科學博物館點亮新加坡夜晚

從極簡主義到極繁主義

從極簡主義到極繁主義

極簡主義通常被視為 1960 年代在西方推行的現代藝術運動,其根源卻來自亞洲的靈性和哲學思想。

俄羅斯藝術家 Kazimir Malevich 於 1915 年的作品可能是第一件真正可被稱為極簡主義的作品。他的重要畫作《Black Square》由 79.5 厘米 x 79.5 厘米的黑色方格和白色背景組成。那件看起來零落簡單的畫作為現代藝術帶來革新,展示最簡單的表達手法可以帶來最深遠的影響,缺失的形態比存在的更有力量。

《Black Square》靈感來自 Malevich 對東方哲學思想的興趣。美國極簡主義和東方靈性精神的關係可追蹤至日本學者 D.T. Suzuki 於 1950 年代在紐約舉行關於禪宗佛教的演講。演講吸引不少在日後對極簡主義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出席,引起整個世代的藝術家對禪學的興趣。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透過亞洲的禪宗、中國極繁主義和當代藝術探討極簡主義,從而與充滿分析幾何學的西方極簡主義藝術作比較。

此畫廊的參展藝術家:張羽

精選作品
《上墨 20150506》張羽著(2018 年)

《上墨 20150506》張羽著(2018 年)

壓克力、宣紙、墨和水,80 x 80 x 50 厘米

張羽的作品融合了西方藝術和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精髓。他在這裡展出的裝置集合西方極簡主義和中國極繁主義,創作從東方角度出發,深受禪宗和道教文化影響。

張羽具實驗性的水墨畫和裝置採用傳統和日常材料創作,作品會隨時間而轉變。在這件作品中,他將過千張米紙疊在透明的壓克力箱中,在表演中慢慢從大茶壺倒入墨水。紙張慢慢吸收墨水,而這個過程將不斷重覆,直至作品變為一個全黑的立方體為止,亦即是西方極簡主義美學中最具代表的標誌。

這件作品是張羽多件關於佛教的作品之一。他表示:「禪宗、佛教、道教的修行[...]都是通往人心的深奧之道。在道路的盡頭,就是我們一直尋求的智慧,而要得到這種智慧,我們[...]需要追求平靜、簡約和清晰。」


< 引言 | 重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