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topia 由艾美獎最佳製作人得主 Steve Harris 以及矽谷科技企業家 Steve Brown 打造,他們非常高興能與全世界分享對球鞋的熱愛。此次展覽由 SPACElogic 與 SL Experiences 和 Gushcloud International 聯手,與藝術科學博物館合作主辦。
兩人的這次合作呈現了他們對街頭文化的獨到理解。soph O 用木頭和紙片等材料拼接的作品展示了一種新的塗鴉方式。Melson 的作品主體是強勢的女性角色,以此突出人們認為球鞋和街頭服飾更多是男生之物的偏見現象。
精選展品
4圖片
Kristal Melson, Volta, 2022.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soph O, I like you best when you’re a mess, 2018.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運動場
球鞋文化紮根最深之地莫過於體育產業。在籃球領域,品牌會與球星合作,推出明星球鞋系列,並在全國推廣。Converse 公司在 1922 年聘請 Charles Taylor(即 Chuck Taylor)擔任公司籃球隊「All Stars」的教練,同時幫助公司開展宣傳。最終,名為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的球鞋成為了第一款以名人命名的運動鞋。
從那以後,球鞋設計在專業運動員、設計師和品牌之間合作的推動下不斷推陳出新。研發的大量投入、最新科技的使用以及新材料的出現,催生出眾多產品新特性和新球鞋產品,兼具性能和樣式。 該展覽區域濃墨重彩地描繪了球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體育巨星,比如籃球場上的 LeBron James 和 Michael Jordan,以及網球場上的 Serena Williams。新加坡街頭服飾界傳奇 Mr. Sabotage 展出珍貴球鞋球衣,表達對球鞋文化的熱愛。而滑板也沒有缺席。 在這裡也能看到滑板界傳奇 Tony Hawk 以及他的門生 Lizzie Armanto 的形象,後者已成為女性滑手的領航者。
精選展品
4圖片
Ron Bass, The Crowning of LBJ, 2019. 圖片由 Sneakertopia 提供.
諸如「Do the Right Thing」(1989)和「Space Jam」(1996)等好萊塢電影類別,一直都能為當時的球鞋、街頭服飾和品牌推波助瀾。甚至一些在電影裡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概念球鞋最終也變成了現實,比如在 Robert Zemeckis 執導的電影「Back to the Future II」(1989)中,主角 Marty McFly 穿的那一雙充滿未來感的「Kicks」。「Kicks」是俚語,經常用來表示球鞋或運動鞋。
球鞋品牌正朝著更環保、性能更強和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球鞋行業不斷發展出新的技術。比如 adidas Stan Smith Mylo 球鞋,這是一款採用蘑菇菌絲體代替傳統皮革的環保球鞋。又如 Nike 的第一款解放雙手的球鞋 Go FlyEase。該鞋款的鞋跟可以一定角度打開,只需踩上去即可穿上鞋。球鞋還進入到了元宇宙。RTFKT 工作室設計了球鞋 NFT,虛擬運動鞋的色彩多變,還有豐富的未來元素。RTFKT 是一個以 NFT、遊戲引擎、AR 和其他技術設計獨特球鞋和其他視覺作品的創意組織。
該區域介紹了四位將科技融入街頭文化的創意設計師。Nadirah 'Inkten' Razak,視覺藝術家,Ink and Clog Studio 創始人,創作場所從街頭轉移到虛擬實境世界。新加坡設計師 Pek Shun Ping,展示其 3D 列印球鞋品牌 ALIVEFORM。時尚設計師 Josiah Chua 和歐洲街頭藝術先鋒 Thierry Noir 的作品將球鞋、街頭藝術和當代文化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精選展品
4圖片
ALIVEFORM, House of Error Collaboration, 2022. 圖片由 Pek Shun Ping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