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巴克敏斯特·富勒:
開拓未來的思想家
基於入場時間限制,我們鼓勵遊客線上預先購票。
電子門票可在此處購買。
「我的想法都是在考慮緊急情況時產生的。人們越需要,這些想法就越有價值」——巴克敏斯特·富勒(1885 - 1983)
《巴克敏斯特·富勒:開拓未來的思想家》展覽將帶領我們穿行於巴克敏斯特·富勒——難以歸類的研究者、發明家及遠見卓識者——的宇宙中。他涉足的領域甚廣,包括藝術學、建築學、設計學、工程學、形而上學、數學和教育學。
他站在他的時代向未來遠遠展望,嘗試將設計和科學結合,肩負改變世界的使命,最終實現在不損害地球的情況下讓我們的星球為所有人類 100% 高效運轉。
富勒與一眾 20 世紀重要的發明家、思想家、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合作仍不斷在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啟示作用。富勒曾預見了許多人類在他那個時代要面對的全球危機,並孜孜不倦地在地球——被他成為「一艘太空船」——上引導我們如何做好「乘客」和「管理者」的角色。
藝術科學博物館與馬德里 Fundación Telefónica 以及策展嘉賓 Rosa Pera 和 José Luis de Vicente 聯袂呈現。
探索展覽
-
設計革命
巴克敏斯特·富勒將自己定義為「全面的富有預見性的設計科學家」,亦可稱為科學設計師和設計科學家。他能夠基於對宇宙的全面知識而預先提出解決方案。他致力於透過「設計革命」改變這個世界,最終將會重塑我們對這個星球及其運作方式的理解。他的使命是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自發協作,在不對生態系統和人造成損害的情況下,讓地球為全人類工作。」
富勒的早期項目聚焦居住和出行。「戴馬克松房屋」和「戴馬克松汽車」是當時的發明,成為對未來社會居住和出行方式的範例。「戴馬克松」是「Dymaxion」的音譯,後者由 Dynamic(動態)、Maximum(最大化)和 Tension(張力)三個詞合成,體現他的思考和行動理念。富勒的項目總是充滿試驗性質,並逐漸採用知識和教育、物理學和形而上學、資源管理和信息領域的創新策略、理念和方法。
富勒的理念和設計是同時代的藝術、建築和設計領域研究者的參考。這些研究者意識到大自然的恢弘智慧,並聚焦如何將這些智慧整合進他們的生活中。整合的方式通常採用諸如仿生設計等現代方法,基於這些方式產生的設計均來自於對自然過程的觀察。
精選展品
4展品-
巴克敏斯特·富勒,Dymaxion Car,Fly's Eye Dome,攝於 1980 年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彭,巴克敏斯特·富勒 85 歲生日。照片由 Roger White Stoller 提供。
-
「Dymaxion」圖畫。照片由 The Estate of R. Buckminster Fuller 提供。
-
-
測地線
在 20 世紀 50 年代初,富勒在多個領域的研究匯聚成他最成功的項目:測地線球形穹頂。這一建築匯聚了美國的集體創造力,並成為像徵未來的標誌。
測地線球形穹頂是富勒在幾何學上的鑽研的成果。測地線指球面上兩點最短的路徑。富勒認為,可以基於這個關於效用的定律設計一個穩定的結構。實際上,測地線球形穹頂的強度比組成它的部分要大。測地線球面結構不需要任何支撐,用最少的材料覆蓋最大的面積。這種建築結構的出現終結了「用更少的資源不可能做更多的事」這一論斷。35 年後,在富勒去世前,世界上已有 10 萬到 20 萬個測地線球形穹頂建築。
在「Build-it-like-Bucky Playground!」場景中,有三個區域可供探索:
穹頂
在穹頂之下,您可以找到用來建造屬於自己的穹頂和張拉整體的材料。架子上的玩具
受到富勒的發明和理念啟發的玩具和拼圖,用以互動。建造活動
用箱子裡的七彩積木建造一個人人都能玩的小建築!探索富勒絕妙創意和創造,學習有趣知識!
兒童須全程由成人陪同照看。*
精選展品
4展品-
藝術科學博物館「Build-it-like-Bucky Playground!」場景渲染圖
-
1967 年蒙特利爾世博會富勒球。照片由 The Estate of R. Buckminster Fuller 提供。
-
-
張拉整體
富勒極其看重「協同」這一概念,正是「協同」將他對宇宙的憧憬歸結到可持續這個理念。
協同是指完整系統的行為,這種行為無法根據任何該系統組成部分的行為預測。對於富勒來說,協同是他的憧憬,也是方法論:
「宇宙是無數協同效應之間的協同。協同的結果,就是整體的已知行為,加上部分該整體組成部分的已知行為,共同導致發現其他組成部分及其行為特徵。要真正理解事物,我們必須先從整體出發,再細緻入微……一部分的變化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對其他所有部分產生影響。這當然也包括所有生命。」 巴克敏斯特·富勒。
為了展示這種效應,富勒運用幾何學創造了另一個重要概念——張拉整體(Tensegrity),由 Tension(張力、拉力)和 Integrity(整體)兩個單詞合成而來。張拉整體的原理是,僅僅透過連續的張拉和不連續的壓縮,讓空間內的剛性結構懸浮。富勒根據張拉整體的原理設計了一些建築元素,如八角形桁架(Octet Truss)和張拉整體桅杆(Tensegrity Mast),這些都是將四維空間和時間具象化的協同系統。
精選作品
4展品-
巴克敏斯特·富勒,測地線張拉整體,30 個支撐桿。Edition 6 of 10,1980。照片由辛辛那提 Carl Solway Gallery 提供。
-
-
居所
在職業生涯之初,富勒就相信,改變社會最快的方式就是重新設計居住模式。20 世紀之初,工業化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房屋的形狀和功能以及我們在其中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未來,依托自動化技術,房屋將在能源上將自給自足,不需要供應網絡,人們將從家務雜活中得到解放。
其中,富勒最為激進的發明基於這樣一種想法,即房屋應該是可移動的,房屋的位置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快速改變。想像一下,如果房屋不再需要依賴土地而建,那麼擁有土地的意義就像「船擁有海洋這種想法一樣虛無縹緲」。
在富勒表達了重新設計房屋的想法後一百年,地球上所有大城市都陷入到居者難有其屋的困境中。重構「居所技術」,讓人們有房子住,讓人們買得起房子,讓房子變得更可持續,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精選作品
4展品-
巴克敏斯特·富勒和 Shoji Sadao,曼哈頓上空的圓頂,照片,1960 年。照片由 The Estate of R. Buckminster Fuller 提供。
-
-
信息
富勒意識到,世界上許多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缺乏識別社會活動模式的能力。他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資源在全球的分佈情況,就能為每個人輕鬆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富勒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一種能讓世界在兼顧設計和科學的情況下運轉的方法。到了 20 世紀 30 年代,計算機的出現帶來的新的可能性,於是富勒試圖建造可供人類分析的大型數據庫,透過綜合處理大量數據讓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富勒主張人們需要用新的視覺方式去展現這個複雜的世界,其中包括一種新的繪圖手段,讓人們得以在不先入為主的情況下描述這個世界。
在技術不足以支撐富勒想法的數十年前,他就已經預見了大數據和數據可視化等現代賦能手段,以及運用遊戲化的思維和機制解決複雜問題。
精選展品
4展品-
巴克敏斯特·富勒,「如何組裝地球」。1943 年 3 月,《LIFE》雜誌。照片由 The Estate of R. Buckminster Fuller 提供。
-
-
我們所知道的一切
藝術科學博物館和 Fundación Telefónica 委託米蘭設計工作室 Studio Folder 和 Angelo Semeraro,共同為展覽打造一個新的裝置展品。這個環節的名稱——「Everything We Know」(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源自富勒在 1975 年長達 42 小時的馬拉松式講課壯舉,「Everything I Know」(我所知道的一切)。該環節還結合了富勒的四個靈魂之作:戴馬克鬆地圖、世界資源清單、超級地球儀和世界遊戲。遊客在此可跨越時間,參與到與富勒的對話當中。此外,這裡還集結了同時代建築學、設計、藝術、政治科學、科學技術研究、社會科學和經濟學的學者和專家。我們從線上資源找出了這些學者和專家對今天重大問題的相關論述,並透過語義分析匹配到超過 300 個公開數據集。
投射的動態數據地圖展示了資源、網絡和基礎設施在各大洲和生態系統的分佈:從稀土元素儲藏,到全球森林流失、亞馬遜倉庫、風力發電場、超級計算機等等。該裝置展品展現了富勒的熱切渴望,即透過對話和數據解決全球的問題:我們知道得越多,我們就有越多手段去解決不平等和爭端。
精選展品
4展品-
Studio Folder and Angelo Semeraro, Everything We Know, 2020–2022。數據可視化,渲染圖 藝術科學博物館
-
-
太空船地球:教育活動
富勒感覺,我們所有人都是地球這一艘太空船上的乘客,並天生擁有了解宇宙運行規律的能力。他認為有必要將所有壓抑好奇心和人類試驗天性的教育項目都去除。
取而代之的是,富勒建議用「新陳代謝式教育」的方式開展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透過有利於集中註意力和促進溝通的技術將專門知識傳授給所有兒童。他計劃建造一批小隔間,學生可在其中查看視聽教學材料。這些教學材料由專業人員根據知名科學家、建築師和哲學家的研究編制而成。這些小隔間將裝有社群電視系統(他稱其為「雙向電視」)和永久連通導師的電話連接。富勒認為這些小隔間還應該包含他的兩件發明:超級地球儀和戴馬克鬆地圖。
該展覽環節號召貢獻。
遊客可作為太空船地球的船員之一,為我們的共同目標貢獻力量。遊客將可在展覽中想像其在未來的職業。
精選展品
4展品-
藝術科學博物館,太空船地球:教育活動渲染圖
-
-
讓人生成爲一場試驗
在富勒所有的項目中,最宏大的無外乎譜寫他傳奇的一生。就像漫畫中超級英雄的故事一樣,巴奇(熟人對他的稱呼)的傳奇始於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在那一刻,他的人生髮生了變化,他重生了。
在一件悲劇事件發生後,富勒開始了一段深刻的反省。兩年間,他沒有說過話,瘋狂般地寫下了五千頁筆記,這些筆記隨後成為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批理念。數十年間,這個經歷也僅僅是他在採訪和公共場合被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之一。富勒還說過,他每天只需要睡 2 個小時。複雜而又充滿爭議,富勒在他的一生中探索過很多想法和方法,隨後他將這些想法和方法發展成擁有大規模受眾的理論和試驗。
複雜而又充滿爭議,富勒在他的一生中探索過很多想法和方法,隨後他將這些想法和方法發展成擁有大規模受眾的理論和試驗。
精選展品
4展品-
Wot Studio, Dymaxion Chronofile Visualisation, 2020。影片裝置 照片由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提供。
-
-
個人編年記事本:教育活動
所有遊客不分年齡均可透過創作自己的個人編年記探尋富勒的關鍵發明和發現,提升展覽體驗。
這本個人編年記事本的靈感源自富勒的戴馬克松編年記(Dymaxion Chronofile)。富勒用戴馬克松編年記盡可能完整地記錄了他的一生。從 1920 到 1983 年間,富勒用一個很大的草稿本每隔 15 分鐘記錄自己做的事。內容包括信件、賬單、筆記、素描和剪報等。這意味著富勒的人生在 20 世紀所有的人生中是被記錄地最為徹底的。
個人編年記事本將帶領遊客參與到一系列的活動中。
同時,個人編年記事本也可連同展覽門票套裝購得。在博物館亦可購得,價格為新幣 8 元。
精選展品
4展品-
草圖。照片由 The Estate of R. Buckminster Fuller 提供。
-
個人編年記事本展覽內教育活動圖片
-
-
展覽類別
Rosa Pera
Rosa Pera 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
獨立策展人和研究者,專注發掘設計的力量,相信透過社群行動及其與科學、建築學和現代藝術的關係,能夠讓設計成為以轉變為目的的系統性操作手段。
更多資訊